为破解廉洁教育“抽象化”难题、落实思政课实践育人要求,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10月17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沙澧廉风——漯河古代廉洁文化展”为载体,打造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让廉洁文化从历史典籍“走”出来、从课堂理论“活”起来,涵养青年学子廉洁初心。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耿鹏坤、副院长李诚诚带队,党员教师和知行团学生代表赴漯河市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以“四探廉韵”为脉络,围绕“源流千载;廉从何来”、“清鉴漯河;风骨千秋”、“清风入物;诗文咏志”、“庭训世范;家风传廉”四个板块,溯源“字源里的‘廉’”、聚焦“廉士里的‘廉’”、细品“诗文里的‘廉’”、解读“家风里的‘廉’”,深度解锁廉洁文化的历史密码。活动中,学生们亲手组拼“廉”字构件,在“拼字悟廉”中深化“廉本”认知;现场拓印廉洁诗文,在“指尖传廉”中感受“廉印”技艺;齐声诵读廉洁诗词,在“声情咏廉”中凝聚“廉心”共鸣,让抽象的廉洁理念变成“可触摸、可感知、可践行”的文化符号。
此次廉洁教育实践课,既是一次“历史资源”向“教学资源”的精准转化,更是“思政+场馆”实践教学模式的生动展现。教师们纷纷表示,这种模式打破了思政课堂的“围墙”,让“沉睡的文物”变成了“鲜活的教材”,既破解了廉洁教育“入脑难、入心难”的痛点,又为思政课注入了“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知行团学生一致认为,相较于传统课堂,沉浸式“廉课”更鲜活灵动,廉洁观念更入脑入心。 下一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耕“思政+实践”育人路径,让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力度”,更有文化“温度”,为培养新时代廉洁青年筑牢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