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维

发布日期:2023-11-19 作者: 点击:[]

[摘要]战略思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维。战略思维是从大局着眼、从长计议的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站位要求,“两个大局”的战略机遇期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更大格局,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包括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长时段的历史思维、宽视野的整体性思维。战略只有转化为策略,才能落实落细,转化为现实力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坚定自信、把握关键、处理好“道、术、学”的关系等。

[关键词]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战略思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战略全局、战略布局、战略部署、战略安排、战略体系等相关的概念术语,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目标。战略思维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话语。这是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思维的大背景。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思维的必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曾出现过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争论。战略思维将孰重孰轻的分歧统一起来,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将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到治国理政的大格局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广的视野。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站位更高。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的理论品质,是为人类求解放的思想学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2]理论脱离人民和不为人民造福将是苍白的和没有生命力的。要形成人民所喜爱和认同的理论,要确保理论能够转变为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强大思想武器,就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满足人民需求和集中人民智慧。以人民为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几个重要阶段。人民宗旨观明确了党的宗旨,确立了初心使命,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人民发展观明确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聚焦到人民这一主体,矫正了物本发展观对人民发展观的扭曲。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从更根本、更宏大的视角,将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和人民主体性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的发展为了人民等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阐释清楚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何从人民至上的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等功能定位,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党的宗旨、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等高度来看,需要战略思维。

第二,“两个大局”的战略机遇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更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这个主题承载了鸦片战争之后一代代爱国人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梦想。当前,我国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最大优势,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而坚持党的领导又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党和国家的战略地位。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不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的路径选择,打破了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认识迷思,是中国对人类现代化道路的新的探索。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全体人民形成价值共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共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3]应对复杂变局,需要定力。影响定力的主要因素是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自我能力的判断等。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因其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把握而成为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在复杂的变局中保持定力。

第三,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4]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目标向度而言,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是要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源源不断。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就曾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问题令毛泽东毕生牢记、始终不敢淡忘,这就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5]毛泽东曾说过:“帝国主义说,对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的话讲得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灵。”[6]在校大学生处在毛泽东所讲的第三代、第四代范围,以后还会有第五代、第六代、十几代以及几十代人的接续问题,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长期且严峻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要不断培养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一代又一代的有用人才,而“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7]犯这种历史性错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人的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支撑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重要途径。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

战略思维是一种全局性、基础性思维。整体上看,战略思维统领并包含着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大局思维、矛盾思维、历史思维和整体性思维。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思维主要包括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长时段的历史思维和宽视野的整体性思维等。

1.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如何看待政治和从政治视角如何看待世界的意识,通常指对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包括政治思想、政治观点等。政治意识在“四个意识”中居于首位,特指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党的领导这个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内在于政治系统之中,政治意识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识,突出体现在高度自觉上。

其一,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8]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从党的要求来看,“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9]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具有鲜明政治立场的政治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从一定程度上讲,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政治上看问题,就是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看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由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立场,另一方面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立场。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而言,从政治上看问题,就是要自觉承担起政治教育的责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价值观,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同为谁培养人统一起来。从政治上看问题,要警惕并批判所谓价值中立等去政治化的教育观。

其二,具有心怀“国之大者”的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心怀“国之大者”的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11]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面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时,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去损害全局利益,也不能为了暂时利益而去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心怀“国之大者”既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包括教育的行业实践的要求。“国之大者”是大算盘,要算大账,要从政治的高度着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概括为“四个坚持不懈”,即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12]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

2.长时段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基于对历史事实、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长时段的历史思维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穿古今的大历史思维。这是相对于碎片化历史认知的整体历史观。

其一,在历史叙事和历史记忆的统一中培育历史自觉。历史叙事是历史的表达方式,是历史的呈现过程。历史叙事包括历史教育,但不局限于历史教育。多年来,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少数人的个人历史记忆同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之间出现了矛盾。如何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将青少年的历史记忆建立在对历史的科学认知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思维追求的目标看,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历史叙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历史视野。“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13]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置于改革开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华文明史之中,是历史叙事方式,也是构建历史记忆的方法,体现了大历史观,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历史自觉意识。

其二,在历史主动和历史耐心的辩证中培育历史自信。主动是相对被动而言的,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表现。历史主动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历史被看成为无规律可循的,是英雄创造了历史。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们在历史的认知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群众史观的提出,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进而揭示了历史主动的主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14]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15]历史耐心是历史主动的表现方式之一。所谓耐心就是能够经受住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挫折的考验,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容忍力。历史耐心是能够从历史的长时段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然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16]历史主动和历史耐心的辩证统一,有利于在成就面前保持清醒,在挫折中保持自信。

3.宽视野的整体性思维

整体性思维就是系统思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整体性思维追求的理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思维,涉及人生成长的整体性、人才培养过程的整体性、个体与社会之间互动的整体性等方面,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与空间的多维性,其核心则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和中心环节。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其一,从宏观层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社会有机体之中,作为社会宏观系统的一部分。从社会基本矛盾视角而言,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文明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作用于人,生成精神文明,进而影响物质文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其二,从中观层面而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体化构建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上的整体性,大中小学一体化构建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的整体性。前者是以学校为出发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家庭和社区,达到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哪里的目标;后者是以受教育者为着眼点,将小学、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序衔接、整体性设计,观照人生成长的整体性。

其三,从微观层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思维涉及思想的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要素等。从人的思想的构成来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是一个个子系统。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来看,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它们也是一个个子系统。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看,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的整体性;从途径来看,包括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整体性、课堂主渠道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第一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整体性等。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思维的策略转化

战略着眼于大计、大局。战略只有转化为策略,才能落实落细,转化为现实力量。立足于战略思维,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坚定自信,把握关键,处理好“道、术、学”的关系等。

第一,解决好信心问题是战略策略化的前提。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思政课教师本身都不信,还怎么教学生?”[17]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18]从战略高度,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纳入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首要的是信心问题。有信心,就会重视;有信心,就会自信;有信心,就有策略,也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信心来自哪里?其一,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有信心的根本。“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19]有了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就有了主心骨。其二,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基础是理论的彻底性。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教育内容。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教育资源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实践资源支撑。其三,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带领人民所锻造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力量。其四,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其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第二,把握好“关键”是战略策略化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两个“关键”。一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二是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20]两个“关键”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和管理主体,为建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机制指明了方向。其一,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上重要议程。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根本特征。关键在党,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主体和保障力量。只要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序开展、有效推进。其二,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教育者育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要发挥主体性,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1]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第三,处理好“道、术、学”的关系是战略策略化的主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22]“道、术、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三个重要向度。“道”是规律。既包括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3]“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同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高度凝练。“学”是对规律的概括与呈现,主要有学问、学科、学者等。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人的思想形成、发展与变化规律,探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具有自身特殊的矛盾,是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科学化、专业化、学科化等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经过一代代学者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日臻成熟,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术”是方法、手段。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社会化、生活化、技术化等载体,形成了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比较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方法,创造了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学养人等途径。目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得到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取得显著成效。“道、术、学”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明确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道、术、学”的新遵循。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人民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体现。“八个相统一”明确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和基本原则,揭示了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直接与间接等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同人的认知规律的辩证统一。

总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定位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的高度,定格在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同时,战略思维将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统一起来,从社会高度认识人,从人才高度认识社会。至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战略思维同系统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统一起来,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2][1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0-26.

[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4.

[5]赵云献.毛泽东建党学说论(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24.

[6][7]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6,195.

[8][13][17][19][20][21][2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9]习近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J].求是,2021(16).

[10]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2.

[12][2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8]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上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一条:深刻把握“教与悟”在思政课育人中的方法论意蕴

关闭

Copyright©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4001799号-2 公安备案号:41110202000317 地址:漯河市源汇区大学路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