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内涵特征与创新意义

发布日期:2024-02-08 作者:任志锋 点击:[]

摘要

现代化是兼具“时间状态”和“价值判断”双重意涵的历史命题。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对于认识把握现代化的现象与本质、过程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抽象实体论、单一决定论、线性演化论三种具有典型意义和反思批判价值的现代化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上,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集中体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坚持实事求是与发挥历史主动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是对以往现代化历史观的总体性超越,推动现代化历史观的哲学基础发生深刻变革,拓展了现代化历史阐释的理论视野,深化了对现代化本质规定的规律性认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高度的历史自信。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标识性话语,我国学术界开始有意识地跳出西方现代性的思想架构和叙事体系,转向“以中国为方法”求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奥秘,探寻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观之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和以往现代化历史观的深层局限,从推进历史观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及其创新意义,以期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

一、现代化的历史观与历史观的现代化

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需要深入理解历史观之于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批判分析以往“现代化历史观”及其局限,明确“历史观现代化”的总体方向,进而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的创新突破价值。在这里,所谓“现代化历史观”是关于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基本特征和演进规律的历史性阐释,建基于一定的世界观之上,并反映这种世界观的方法论特征。所谓“历史观现代化”,则是通过对以往“现代化历史观”的理论省思,推动现代化的历史性阐释朝着更加契合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和时代特征、更加富有规律性和引领性的方向发展。质言之,“现代化历史观”是特定历史哲学在现代化议题上的运用和展开,“历史观现代化”是对这个运用展开过程及其成果的批判和超越,二者共同构成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及其创新意义的逻辑前提和认识基础。

从理论来看,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对于认识把握现代化的现象与本质、过程与规律,具有决定性意义和统摄性价值。历史观是通过对历史之本质规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回答,将自然时间链条上的史实片段串联为统一的历史整体,借以透视出历史演变的内在机理,并赋予自然时间以相应的历史意义。历史观之于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在于,现代化原本就是一个兼具“时间状态”和“价值判断”双重意涵的历史命题。沿着“时间”和“价值”两个维度展开,现代化的历史既呈现为自然时间链条上客观发生的实践的历史,也呈现为基于不同价值立场建构形成的叙事的历史,既具有内在的客观实在性,又具有强烈的主观建构性。面对这样一种纷繁复杂的历史实践和历史叙事,只有从历史观的高度出发,将现代化的历史放置在合理的逻辑框架和问题线索之内,才能揭示出现代化“是其所是”的本质规定,把握其“何以如此”的深层动因,洞察其“未来如何”的发展走向。

从实践来看,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历史观,对现代化的本质、动力和发展作出了形形色色的历史性阐释。其中,影响较大且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批判省思意义的历史观,大体有三种。一是抽象实体论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建基于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实践和具体经验之上,致力于从理论上抽象概括出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亦即现代性,然后以此为基础,将现代化理解为从一般规定性向社会历史实践的转化过程,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理解为不断趋近或践履现代性规范的必然趋势。二是单一决定论历史观。在这种历史观看来,撬动现代化历史运动、制约现代化历史成效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终归有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构成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并逻辑性地成为衡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三是线性演化论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将现代化的历史理解为线性演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地理版图上被描述为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辐射至全世界的历史轨迹,在实践形态上被刻画为从传统到现代、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整体转型,在文化记述上被建构为“以现代文明烛照野蛮民族”“以普世价值引领人类发展”的历史叙事。

以往“现代化历史观”实质上是一种由西方主导的关于世界历史叙事的意识形态。这些历史观内在持守唯心主义世界观与形而上学方法论,集中表现为“中心—边缘”的认知图式、“自我—他者”的价值分野、“西方—东方”的叙事逻辑,并在实践操作和理论解释上遭遇双重困难。由是观之,推动“历史观现代化”,需要从根本上批判超越以往“现代化历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权威地位,通过准确把握规范与实践、一元与多元的矛盾张力,开创更具时代性、包容性与引领性的现代化新范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实现了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二、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的内涵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是“现代化历史观”的特殊类型,也是“历史观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从前者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现代化议题上的运用和展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大历史观认识把握现代化本质、思考解决现代化问题。从后者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建立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之中,是对西方现代性理论和实践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体性超越。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重本质规定,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以独特内涵,并使之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价值取向、发展道路、实践方略的接续探索和理论阐释。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从合规律性出发,中国共产党首先把现代化理解为一个“必选题”,强调现代化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张按照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通过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方面改革,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从合目的性出发,中国共产党又不把现代化理解为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强调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而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服务本国需要、具有本国特色。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出发,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在这里,作为方式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必然选择;作为目的的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历史夙愿和最大共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之中。

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将实现现代化转化为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以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火热实践凝聚形成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实现了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有机统一。

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之上,根植于中国具体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既反对西方现代化国强必霸的老路,又不拒斥世界现代化文明成果,既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又不割断本民族历史的根脉与灵魂,最终走出了一条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根本原则、以和平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新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把现代化发展始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之上,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但没有脱离世界历史发展大道,而且通过民族化的创造性实践,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和方案。

坚持实事求是与发挥历史主动相统一。如何自觉遵循现代化的历史规律,既紧密结合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又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现代化发展,是现代化在实践方略上面临的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发生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境遇之中,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入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深刻转变,面临着超大人口规模、超大国土空间、超长历史纵深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等具体国情,内在需要将立足现代化的本国实际与掌握现代化的历史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辟既符合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模式。

三、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的创新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独特历史观既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也为人类走向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既超越了以往现代化历史观的深层局限,又科学标注了历史观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对于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推动现代化历史观的哲学基础发生深刻变革。一定的现代化历史观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与以往现代化历史观及其所秉持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既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又结合新的历史和实践赋予唯物史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既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华,又为其注入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智慧,实现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赋予现代化历史阐释以更为宏阔的理论视野。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以大历史观把握现代化的历史规律、总结现代化的历史经验,通过将现代化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发展阶段,放置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之中,从纵向分析其发展演变的内在机理,从横向把握其相互联动的关系结构,有力拓展了现代化历史阐释的理论视野。由此所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已经内在建立起与民族之伟大复兴、社会主义之兴旺发达、人类之文明进步的本质联系,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获得了一种更为宏阔且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化对现代化本质规定的规律性认识。与抽象实体论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突出强调现代化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实践性,认为现代化绝不是某种抽象观念转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而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所造成的必然性趋势,人类走向现代化也绝不是趋近或落实西方现代性规范的过程,而是按照历史发展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所形成的创造性实践。与单一决定论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突出强调现代化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认为现代化发展绝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合力的结果,现代化的样态“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与线性演化论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突出强调现代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认为现代化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趋势不是由西方国家所垄断的“专利”,而是由生产力变革所推动、由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历史伟业,现代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实践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能在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进行探索和创造,并由此呈现出“一元多线”的历史演化态势。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高度的历史自信。现代化究其本质是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两大意识形态既长期并存又相互斗争的特殊阶段。随着“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日益明朗,世界现代化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这是我们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自信的根本所在。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层葆有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和实践智慧。这是我们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上一条:善用“大思政课”推进价值观构建 下一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一章重难点问题解析

关闭

Copyright©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4001799号-2 公安备案号:41110202000317 地址:漯河市源汇区大学路123号